上海锦医堂中医馆

上海锦医堂中医馆

洋葱能养生 你不得不知的五大功效

来源: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   发布日期:2016-12-26    免费在线咨询

  有关洋葱的五大功效

  护心

  研究发现,洋葱中的硫化物具有抗血栓功效,有助于防止不必要的血小板凝结。研究还发现,洋葱中的硫化物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,改善红血球细胞膜功能。洋葱还富含抗氧化剂类黄酮,平时常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。

  增加骨密度

  多项研究发现,吃洋葱有助于增强骨密度,对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女性尤其重要。另有研究表明,绝经妇女每天吃洋葱可降低髋骨骨折危险。洋葱中富含的硫化物还对人体结缔组织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  防癌

  多项研究证实,适当食用洋葱可降低肠癌、喉癌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风险。

  降糖抗菌

  多项研究发现,常吃洋葱还可以改善血糖水平,防止细菌感染。除了硫化物之外,洋葱中的黄酮类物质槲皮素还具有抗菌功效。

  抗炎

  洋葱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。研究发现,洋葱中独特的硫化物分子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力。洋葱中的抗氧化物质对人体抗击炎症起到重要作用。这些抗氧化物质可防止体内脂肪酸氧化。氧化脂肪酸水平越低,体内产生的炎症分子就越少,控制炎症的能力就越强。

  洋葱的其他药用价值

  (1)所含前列腺素A是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,可对抗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,促进钠盐排泄,有降血压作用。

  (2)所含硫化物能促进脂肪代谢,具有降血脂、抗动脉硬化作用。

  (3)洋葱所含类黄酮能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,常吃洋葱可预防血栓,减少心梗和脑血栓概率。

  (4)洋葱含有与降糖药甲磺丁脲相似的有机物,能明显降低血糖含量。

  (5)所含硫化物、微量元素硒等,能抑制胃癌、食道癌、结肠癌、乳腺癌等。

  (6)洋葱所含挥发油能助性,老人常吃洋葱可提高性生活质量。

  (7)洋葱富含维生素C、尼克酸,它们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形成和损伤细胞的修复,使皮肤光洁、红润而富有弹性,具美容作用。所含硫质、维生素E等,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脂褐质色素,可预防老年斑。




标签: 养生 洋葱 护心 增加骨密度

赵国定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,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…【详细】

劳继英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,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,从医经验丰富,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、…【详细】

万健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,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,随后考入中医大学,进行系统学…【详细】

王群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从事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、科研工作…【详细】

朱良玉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、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…【详细】

崔继芬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崔继芬,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,从事妇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,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,跟随南京…【详细】

钟文华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,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,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…【详细】

李作生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自幼从师学医,勤求良训,博采众长,临床经验丰富。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(砭、针、灸、药和导引按跷…【详细】

杨连利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197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,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和心病分会委员,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临…【详细】

潘鸣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潘鸣,针灸科、疼痛科老中医,内科、皮肤科老中医,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,自幼深受父辈祖传中医文化熏…【详细】

问: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

答: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,有时也会携带细菌,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,但由于最初几...【详情】

问:更年期综合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

答: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,心理负担重,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,人们往往容易生病,原因何在?医生认为,这就是...【详情】

问: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?

答: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?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: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,维生素的饮食为宜。 ②参加气功,...【详情】

地址: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
咨询电话:021-38870653
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
医院地址: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(文峰广场往南100米) 无假日门诊
乘车路线: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;
公交791,799,815,455,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;
公交大桥四线,716,85,981,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。
沪卫(中医)网复审[2014]第1009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