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

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

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饮食调理方法

来源: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   发布日期:2016-06-23    免费在线咨询

  日常方面首先就是要注意饮食,通过饮食的调养来养护受到伤害的肠胃,来增加治疗的效果。那么浅表性胃炎患者食疗调理方法有哪些?

浅表性胃炎调理

  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,尽量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,细嚼慢咽,让牙齿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与胃液充分混合。免用生冷、酸辣和硬质食品。少食多餐,粗粮细做。胃病患者可食5次饭,示范举例如下:

  早餐:大米粥50克,花卷50克,煮鸡蛋1个,酱豆腐1块。

  加餐一:牛奶300克加糖10克,饼干15克。

  午餐:大米软饭100克,馏鱼片100克,菠菜鸡蛋汤。

  加餐二:豆浆300克加白糖10克,蛋糕25克。

  晚餐:大米粥50克,发糕50克,肉末炒土豆泥150克。

  1、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,保证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充足,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,如瘦肉、鸡、鱼、肝肾等内脏以及绿叶蔬菜、番茄、茄子、红枣等。每餐最好吃2~3个新鲜山楂,以刺激胃液的分泌。

  2、注意食物酸碱平衡。当胃酸分泌过多时,可喝牛奶、豆浆,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;当胃酸分泌减少时,可用浓缩的肉汤、鸡汤、带酸味的水果或果汁,以刺激胃液的分泌,帮助消化。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,如豆类和豆制品、蔗糖、芹菜、韭菜等。当患有萎缩性胃炎时,宜饮酸奶,因为酸奶中的磷脂类物质能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,增加胃内的酸度,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毒素,同时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蚀,有利于胃炎的治疗和恢复。

  3、当口服抗菌素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时,也应同时饮用酸奶,这样可以补充营养,避免抗菌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,保护了胃黏膜。

  4、以少吃多餐、增加营养、减轻胃部负担为原则,同时要忌烟酒。胃炎患者一定要忌食花生,特别是新花生,否则会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,使症状加重。

  5、慢性胃炎者不宜大量喝啤酒。饮用一定量的啤酒,病人会比较普遍地感到上腹胀满,烧灼感加重,嗳气频繁,食欲减退;萎缩性胃炎患者饮后症状尤为明显。




标签:

钟文华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,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,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…【详细】

萧力维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,师从中医专家吴中朝教授,在京硕士研究生期间,跟师学习中医知…【详细】

朱显玉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,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,拥有近50年的中医诊疗经验,…【详细】

劳继英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,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,从医经验丰富,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、…【详细】

刘爱华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擅长治疗:妇科月经不调、盆腔炎、内分泌失调、青春痘、更年期综合症等。治疗心脑血管病、“三高”症…【详细】

徐惠娟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(现上海中医药大学),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,贯通中西医学,对各种…【详细】

朱良玉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、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…【详细】

郑国梁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执业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,跟随江西名老中医叶家瑞先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,数十年…【详细】

赵国定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,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…【详细】

万健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,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,随后考入中医大学,进行系统学…【详细】

问: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

答:导读:早泄一词,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,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。其实它还是一种病,危害甚大。 它不...【详情】

问: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

答: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,有时也会携带细菌,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,但由于最初几...【详情】

问: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

答:在我们的生活中,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,就很没有面子,失去男性那种尊严,其实,大家千...【详情】

地址: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
健康热线:021-38870653
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
医院地址: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(文峰广场往南100米) 无假日门诊
乘车路线: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;
公交791,799,815,455,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;
公交大桥四线,716,85,981,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。
沪卫(中医)网复审[2014]第1009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