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

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

高血压怎么办 高血压患者中药药液浴足护理

来源: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   发布日期:2017-04-10    免费在线咨询

  1.药用茺蔚子、桑树枝、桑树叶各10~15克 ,煎汤约1500 毫升,俟稍凉即倒入盆内,泡脚30分钟 ,洗后上床休息。收缩压降低2. 67kPa 以上,舒张压降低1. 33 kPa 以上。一般泡脚后30 分钟 降压,1小时后作用最强,维持4~6小时 ,经1~2 次即可恢复基础血压。茺蔚子有散瘀消肿利尿之功效,桑枝、桑树叶可散瘀通络,三药合用可增强利尿消肿作用,降低有效血循环量,从而达到降压目的。

  2.用钩藤浸液浴足 药取钩藤20 克 剪碎,布包冰片少许,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内并加温水浴足。每次30~45 分钟,早晚各1 次,10 天为一个疗程。结果总有效率82 % ,见效后续治2~3 个疗程以巩固疗效。钩藤性味甘苦微寒,清热平肝,熄风止痉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:其所含的钩藤碱、异钩藤碱以及18 、19 -去氢钩藤碱等具有降压、镇静作用。主要作用于中枢,与交感神经的阻断有关。但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极易损失,故采用浸泡外用,既能充分保留有效成分,又同样能发挥其药理作用。加入冰片,意在有助挥发、渗透。

  3.药用牛膝、钩藤各30 克,水煎,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浴足,每次30~40分钟 ,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 疗程。总有效率为88 %。取牛膝入肝肾并引血下行,用钩藤清肝热平肝阳,二药合用使上亢之阳得以平降,虚损之阴得以调补。认为高血压病乃人体阴阳失调所致,此方浴足可调人体阴阳,使阴平阳秘,疾病可除。

  4.用磁石、石决明、党参、黄芪、当归、桑枝、枳壳、乌药、蔓荆子、白蒺藜、白芍、炒杜仲、牛膝各6 克,独活18 克, 煎汤浴足, 降压效果很好。

  5.用吴茱萸15~30克 ,茺蔚子、益母草各60 克 ,牛膝30克 ,水煎20 分钟 ,乘热熏洗双足,每次30分钟 , 每日2 次。吴茱萸之辛温通达, 茺蔚子、益母草活血通脉;牛膝引血下行, 引阳下达。对于治疗高血压之头痛、眩晕、面红目赤,对缓解症状及降低血压均有效。




标签:

钟文华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,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,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…【详细】

萧力维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,师从中医专家吴中朝教授,在京硕士研究生期间,跟师学习中医知…【详细】

朱显玉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,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,拥有近50年的中医诊疗经验,…【详细】

劳继英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,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,从医经验丰富,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、…【详细】

刘爱华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擅长治疗:妇科月经不调、盆腔炎、内分泌失调、青春痘、更年期综合症等。治疗心脑血管病、“三高”症…【详细】

徐惠娟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(现上海中医药大学),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,贯通中西医学,对各种…【详细】

朱良玉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、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…【详细】

郑国梁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执业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,跟随江西名老中医叶家瑞先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,数十年…【详细】

赵国定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,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…【详细】

万健

上海锦医堂坐诊

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,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,随后考入中医大学,进行系统学…【详细】

问: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

答:导读:早泄一词,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,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。其实它还是一种病,危害甚大。 它不...【详情】

问: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

答: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,有时也会携带细菌,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,但由于最初几...【详情】

问: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

答:在我们的生活中,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,就很没有面子,失去男性那种尊严,其实,大家千...【详情】

地址: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
健康热线:021-38870653
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
医院地址: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(文峰广场往南100米) 无假日门诊
乘车路线: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;
公交791,799,815,455,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;
公交大桥四线,716,85,981,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。
沪卫(中医)网复审[2014]第10092号